定西市举办第一届“校长学校”首次学科研修活动 |
|
|
|
2025年1月2日,定西市第一届“校长学校”首次学科研修活动在安定区关川实验学校成功举办。市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李安花主持研修活动。首次学科研修聚焦数学学科,分为专家报告和圆桌对话两个环节。 专家报告环节,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,特级教师,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,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吴正宪老师作了《建立单元整体结构促进儿童理解性学习》报告,深入剖析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学理基石,着重强调以系统思维整合和融合数学教学内容,全面构建逻辑连贯、层次分明的数学知识体系。同时,她巧妙地融入大量源自教学一线的生动鲜活课例,全方位展示了如何依据儿童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,匠心独运地设计教学活动,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极具实操性的教学步骤,为数学教学创新提供了精准且具有前瞻性的行动指南。 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、博士生导师、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孙小春教授作了《核心素养与对分课堂》报告,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中的内涵特质、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,倡导的对分课堂模式,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巧妙划分与角色重塑,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、合作探究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,有效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与共同成长,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。 圆桌对话在定西市第一中学校长李爱军的主持下热烈展开。孙小春教授、市一中教师王继红、安定区东方红中学教务副主任王东林、渭源县龙亭学校分校校长胡国梁、临洮县养正小学校长王耀东,围绕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”“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”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。大家从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精准教学策略设计,到跨学科主题学习、核心素养培育在全学段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实践,发表了各自的见解。无论是宏观展望,还是微观剖析,都引发了参会教师对全学段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深入思考。 会议强调,面向未来,数学在形成学生的理性思维、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随着大数据分析,人工智能的发展,数学研究和应用领域这一关键的课程需要进行认真研究,培养学生获得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思路和基本活动经验,提升学生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形成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,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,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,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。 市、县教育局的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,相关科(股)室负责人、数学教研员,市一中及各县区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及数学骨干教师代表,共计560人现场参加活动。全市3000多名中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定西微教育视频号线上观看学习。 |
|
责任编辑: 祁福鸿 |
分享到: |
[ 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 ] |